学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生活 >> 学生风采 >> 正文
毕业生说 | 李晓鹏:以奋斗姿态奔赴下一场山海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01日 16:25    作者:    点击:[]




李晓鹏

李晓鹏,中共党员,1988年3月出生,2019级MPA研究生,现任青岛市即墨区司法局办公室副主任。

在校期间获得荣誉:

2021.04  “案例中心杯”第五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三等奖

2022.06  山东大学2022届优秀毕业生

2022.06  山东省2022届优秀毕业生


作为一名基层公职人员,一直以来,我总是把完成工作当成是首要任务,对隐藏在工作背后的原理和逻辑却鲜有思考。“政府在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每每思考这些问题,答案似乎呼之欲出,但当我真正研机析理、寻根思源,却又感到雾罩云笼、看不分明。为此,我在多年工作后,我再次萌生出重返校园继续学习的想法。备考、报名、笔试、复试……在2019年9月,我终于如愿成为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三年来,有太多的事情值得留恋,有太多的人需要感谢。


1

求学三载,感恩常在



感谢导师李振教授的谆谆教诲。两年前,承蒙恩师李振教授不嫌,准我入门。但由于疫情原因,我在研一结束后便失去了面承训教的机会,此后,电子邮箱成了我向老师请教问题、汇报进度的主要媒介。如今,三年的求学时光悄然结束,我们师徒之间的往来邮件早已塞满了邮箱,那一封封被“秒回”的电子邮件不仅为我解开学术上的疑惑,更饱含了老师的殷殷关切。无尽师恩,不敢稍作忘却。

感谢政管学院诸位老师的倾囊相授。各位老师的精彩授课不仅为我打开了公共管理学科的大门,让愚钝的我有幸能够窥探到公共管理学科的一隅,他们严谨求实的教学态度、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儒雅谦逊的学者风范更让我明白了何为师德、何为师能、何为大先生,这是比学术训练更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一生学习之榜样。


感谢2019级MPA青岛班的诸位同窗的一路陪伴。两年多的“网课”使得大家总是在“隔屏相往”,虽然我们相聚是短暂的,但求知的心情是一致的,同窗的情谊是真挚的,美好的回忆将是永恒的。未来道路,愿大家平稳、 坚实、 铿锵、 辉煌!



2

案例大赛,收获满满



求学期间,我参加了第五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有幸得孙宗锋老师和马奔老师指导,所在小组成功进入全国百强,这段经历弥足珍贵。通过比赛收获的不单单是奖项,更多的是备战大赛过程中的所学所见和思考感悟。


一、敢于尝试是先决条件。报名参加案例大赛缘起于与同学的一次闲谈,“读研三年,总该努力留下点痕迹,要不我们组个队,到案例大赛上拼一把。”现在回想起来,若非当时的“一时兴起”,可能也就没有后来的“全国百强”。万丈高楼平地起,只要肯迈出第一步,就意味着离胜利更近了一步。案例大赛如此,工作、学习、生活如是。


二、团队配合是重要保障。四“非全”加一“学硕”,便是我们全部的人员配置。相较于学术型硕士,作为专硕的我们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这为案例“选材”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学术型硕士经过系统的学术训练,在描述和分析社会现象或科学发现时更具优势。“4+1”的合理配置帮助我们树立起参赛信心,也激发了我们的写作热情。


三、静心打磨是核心环节参赛案例脱胎于案例写作课程作业,而写作过程正如我们的队名“精益求精队”,经历了反复多轮修改完善。从框架到内容,从整体到细节,同学们头脑风暴、各抒己见、充分讨论,每个人既分工负责,又协同配合。经过无数次的字斟句酌、推敲打磨后,我们的案例终于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状态。


四、精心指导是成功关键。案例撰写期间,孙宗锋和马奔老师在工作极度繁忙的情况下,“挤时间、抢时间”,不厌其烦帮忙我们打磨笔法,锤炼标题,提炼理论。每当案例写作失去思路、遇到阻碍、陷入困境,老师总是能够在精准地抓住问题关键,帮我们拨云见日,理清思路,更能在关键处画龙点睛。案例大赛的成绩与老师的指导和学校的支持密不可分,强大的指导老师团队是我们完成案例的最大底气。



3

学思并济,知行合一



学习是知识的输入,而通过实践将知识进行输出,才是真正的消化吸收。三年的求学时光,我从功能区到街道,再到司法行政部门工作,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发生巨大改变,而在山大求学所学的知识总能给我带来无限启发。


2019年,全省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我负责即墨经济开发区改革方案及绩效考核等配套文件起草工作。期间,我运用所学政府绩效理论知识,结合KPI考核原理,根据管委会工作特点,设计以“量化考评”为核心的评价机制和考核体系,制订了《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薪酬管理办法》,为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打下基础。


围绕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我运用城市管理相关理论,总结梳理“四种拆迁类型”和“两种拆迁方式”,依法解决了多处征迁难题。据此撰写的改革创新案例入选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新华网联合评选的“中国基层领导力典型案例”。




4

校训为先,奋战“疫”线



在山大青岛校区东门,镌刻着“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校训石无声地提示着每一位山大人,要有“为天下”“为国家”的担当与情怀。在这样一所具有忠诚政治品格和浓厚家国情怀的学校求学,收获的除了学识,还有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品格。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防控任务成了我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在青岛市全民核酸检测期间,我累计完成了即墨区潮海街道四万余人的核酸检测样本运送任务。被抽调至区隔离场所管控部工作后,我参与编写了《隔离场所安全管理工作制度》《隔离酒店应急演练工作方案》《隔离管控工作流程》等工作文件。莱西本土疫情发生后,我承担起全区隔离酒店信息统计工作。面对庞大的数据信息,我从最能反映真实情况的各项数据入手,收集、核对、整理、分析,最终形成“隔离场所信息汇总表”,动态掌握各酒店现有隔离人员数、可用房间数、当天新增及解除隔离人员数,为全区科学抗疫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


5

抛砖引玉,聊聊选题



论文撰写是毕业的必经程序,也是对我们三年学习成果的一次综合检验,而选题是论文撰写的首要环节。所谓“题好一半文。”论文选题一旦出现差错,写作过程必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对于论文的选题,我想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首先,选题既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小”。倘若选题过于宏观、庞大,就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不仅很难研究问题难以聚焦,资料获取也会异常艰难;而一旦选题过于狭窄,剑走偏锋,选题意义就难以提炼和升华,况且一味就事论事,也难以支撑数万字的论文篇幅。


其次,选题既要符合一般逻辑,也要具有“戏剧冲突”。符合一般逻辑,是指研究结论不应当颠覆常识;所谓“戏剧冲突”,是指研究不能过于表浅,研究所得结论应当与人们的日常观感有所差异,倘若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最终仅为了印证了一个公认常识的正确性,那么研究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再次,选题既不要选择“红海”,也不要选择“蓝海”。选择比较成熟的研究方向,虽然有大量的参考文献支撑,却很难产生新的观点和突破;假如选择了前人较少涉足的冷门领域,则缺乏可供借鉴的成果和理论依据,对于个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会是比较大的挑战。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学亦无涯。山大求学时光的结束恰恰是另外一段人生旅途的开始,未来道路阻且长,我将牢记“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求无境之学,养浩然之气,担时代之责,以奋斗姿态奔赴下一场山海。



文/李晓鹏   编辑/王原玮  王深   责任编辑/丁恺


上一条:在校生谈 | 高昭君:岁月温婉,人间浪漫,不负韶华,未来可盼 下一条:毕业生说 | 董峰:精进自我,如获新生

关闭

山东省济南市洪家楼5号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济南)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街道滨海路72号(青岛)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文化西路180号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威海)
电话:0531-88376518(济南)
0532-58630305(青岛)
0631-5688083(威海)
电子邮箱:sdumpa@sdu.educn
Baidu
map